2025托育怎麼選?公托☓準公共☓私托☓保母

第一次找托育,常見的焦慮往往不是找不找得到,而是到底怎麼選才不會踩雷?費用補助、距離通勤、名額排隊、理念與安全、臨托與延托的彈性…等,每一項都牽動著全家作息與預算,讓大家傷透腦筋,本篇文章將帶著各位家長逐步了解公托、準公共、私托以及保母的差別,有哪些方向可以去選擇適合的型態,以及各項補助費用的查詢,別擔心!我們一起來解決~
一、了解四種托育型態
公共托育中心(公托)
由縣市政府設立或委外經營,常見如「公設民營托嬰中心」、「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受政府直接監督與定價,收退費、品質稽核、師資培訓都有明確規範。主要招收嬰幼兒(多為 0–2 歲;各地年齡定義與銜接規則以公告為準)。
- 公設民營托嬰中心:每家的招收人數約是35~45人、每5位孩子由一位老師照顧
- 社區公共托育家園:最多只有12個招收名額、由4個老師共同照顧,整體而言在師生比上有優勢,但同時費用較高,且目前設置機構不多、申請也較不易
- 報名通常採登記序位或抽籤,名額有限、熱門區常需候補。課程偏向日常照護與基本感統、遊戲探索,強調規律作息與團體生活。延托/臨托多半有,但時段與名額較保守
- 優點:費用穩定、補助友善、制度透明、稽核密度高、事故與通報流程清楚
- 缺點:排隊久、彈性較低(臨托與延托名額受限)、課程差異化不大、接送時間需配合公托時間
- 參觀時可以多了解
- 延托、臨托是否保證可加購?費率如何計算?
- 生病停課/傳染期的學費與餐費如何處理?
- 監視影像可否即時觀看或事後調閱?存檔多久?
- 師資流動率與代理機制?代課如何銜接?
- 事故通報與家長通知的時間門檻與SOP?
準公共托育中心(與政府簽約之私立園所)
準公共的意思是私立托嬰中心與政府簽約,所以並不屬於公托的一種,但準公托是符合一定條件資格的合格私立托嬰中心,須遵守費用上限、服務契約、品質查核與師資訓練要求;相較公托名額較多,費用會介於公托和私托之間。
- 招生流程由園所自訂但受契約約束,收退費與停課、轉托、退費基準必須明文。常見日常照護與基礎課程(感統、音樂、戶外活動);延托與臨托選項較彈性,但需看園所人力與核定
- 優點:價格與補助機制可預期、品質稽核有制度、選擇較多、與公托相比候補壓力通常較小
- 缺點:熱門區仍一位難求,少數可能會以活動/教材/點心費加價,需仔細看合約,課程與品質仍存在園所間差異
- 參觀時可以多了解
- 「月費之外」的所有固定與變動費用清單?是否必買教材或制服?
- 延托是否採固定名額或隨到隨購?若當天臨時加班,流程是什麼?
- 病假/防疫停課的退費或折抵機制?
- 服務契約是否為政府公告版本?是否另有附件條款?
- 年度稽核結果可否提供?合格率與缺失改善紀錄?
私立托嬰中心
私人、團體或機構可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及「私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立許可及管理辦法」申請設立托嬰中心,經當地主管機關審核、通過,並核發設立許可證書後,就可以合格收托。但未與政府簽準公共契約,所以收費由園所自行訂定,課程設計、師資配置、空間設備與時段彈性通常更自由。
- 特色常見於小班或低師生比、外語/蒙特梭利/瑞吉歐等理念課程、較長的開放時段(清晨/夜間/假日),政府補助適用性相對有限
- 優點:彈性高、特色課程多、名額相對好等到、較可依家庭作息配合
- 缺點:自付成本較高,各項「加購費」與退費條款需更嚴格比對,園所間品質差異大,家長須花較多心思調查比較
- 參觀時可以多了解
- 師生比與照顧人員證照、在職訓練時數如何?
- 所謂「特色課程」有無教案與安全評估?是否必要或可選修?
- 監視影像、通訊 App、每日回報的頻率與內容?
- 緊急狀況(事故、傳染病、天災)的退費與停課政策?
- 園所保險種類與保額,是否涵蓋公共意外/醫療責任?
居家保母(含準公共保母與一般保母)
於居家空間提供照顧的保母,一對一或小群托為主,作息與教養方式可高度客製;送接相對彈性,臨托與加時易協調。重點在居家安全與衛生、備援(保母請假/生病時的替代安排)、雙方信任與溝通紀律。
- 準公共保母完成培訓、登錄與簽約,受政府訪視與品質規範、補助機制較友善
- 收費依政府規定,具備收費上限,家長負擔較低
- 必須符合政府的收費、托育人員薪資、建物公安、人力比等各項規定
- 需接受政府的評鑑或輔導訪視,以確保托育品質
- 政府補助:家長每月可獲得政府的托育補助金,中低收入戶或低收入戶還有額外加碼補助
- 一般保母:依法可執業但未與政府簽訂準公共契約的居家托育人員
- 收費標準較為自由,由保母與家長雙方自行協商決定
- 雙方約定比準公共保母更有彈性,但品質和收費可能落差較大
- 政府補助:通常可以申請育兒津貼或政府的托育費用補助(符合資格下),但無法與準公共化托育補助重複請領
- 優點:穩定依附關係、彈性時段、對過敏/早療需求能客製、通勤負擔低(就近社區)
- 缺點:替代人力不足時的照顧中斷風險,空間設備品質差異大,日常紀錄與透明度仰賴個人紀律
- 參觀時可以多了解
- 是否為準公共保母?最近一次訪視與合格紀錄?
- 居家安全 10 點(門窗、防墜、插座、紗窗、廚浴區隔、急救箱、滅火器、清潔消毒紀錄、餵藥同意、危險物收納)逐項檢核過?
- 作息表、外出動線與天候/空汙備案?
- 備援機制:保母請假時由誰接手?是否事先簽好「候補保母」或臨托口袋名單?
- 收退費與延托計價文字版契約;是否提供收據與保險證明?
▼ 公托☓準公共☓私托☓保母比較表
| 面向 | 公共托育中心(公托) | 準公共托育中心(簽約私立) | 私立托嬰中心(未加入準公共) | 居家保母(準公共/一般) |
|---|---|---|---|---|
| 核心定義 | 政府設立或委外,定價與品質高度管制 | 私立園所簽約,受費用上限與稽核約束 | 依法立案但未簽約,定價與課程自由度高 | 居家照顧,簽約者受訪視與補助規範 |
| 補助適用 | 可(依資格) | 可(依資格) | 無(僅可領育兒津貼) | 準公共保母:可(依資格)/一般保母:無(僅可領育嬰津貼) |
| 費用邏輯 | 政府核定,費用透明 | 契約上限,費用透明 | 可能含多項加購需自審 | 準公共保母收費較可預期 |
| 招生與名額 | 名額少、熱門區需候補 | 名額較多,仍有熱門區壓力 | 名額相對充裕 | 名額有限但彈性高 |
| 時段彈性 | 接送時間較制式化、延托名額有限 | 接送時間中度彈性(依園所與人力) | 接送時間高彈性(可早/晚/假日托) | 高彈性(可商量) |
| 課程風格 | 基礎日常照護、例行活動課程 | 基礎照護、簡易主題/感統 | 差異化大,語言教學、蒙特梭利、戶外…等 | 以生活照護為主,可客製互動與目標 |
| 照顧比/人力 | 每收托5名兒童應置專任托育人員1名,未滿5人者以5人計 | 每收托5名兒童應置專任托育人員1名,未滿5人者以5人計 | 每收托5名兒童應置專任托育人員1名,未滿5人者以5人計 | 半日、日間、延長或臨托至多4人,其中未滿2歲至多2人/全日或夜托至多2人 |
| 典型優勢 | 省預算、透明、稽核扎實 | 性價比佳、標準化、選擇多 | 高彈性、高差異化、好排位 | 親密照顧、超彈性、可就近社區 |
| 風險/注意 | 名額排隊久、接送時段彈性低、課程差異不大 | 易有加購費名目、園所風格仍有差異 | 自付額高、園所品質差異需把關、高度依賴契約家長功課要做足 | 有備援風險(保母請假時)、透明度不一、空間檢核疑慮 |
| 適合父母類型 | 預算有限/重視制度/作息規律 | 品質把關/選擇性較多/性價比高 | 需要高彈性/重視特色課程/用金錢換取時間 | 想要一對一或小群體/接送時間彈性好溝通/客製化照顧/有備援 |
二、2025 四種托育型態的費用 × 補助 × 各縣市加碼
托育補助申請條件: (資料來源 – 衛福部《未滿 2 歲兒童托育補助問答集》)
- 0歲至未滿3歲幼兒:雖然托育補助發放對象是未滿2歲幼兒,但若將滿2歲~未滿3歲的孩子持續送托原托嬰中心或居家托育人員,不須重新提出申請也可以請領托育補助。
- 未經政府公費安置收容
- 送托與政府簽約的機構
- 送托每週時數達 30 小時以上
- 未領取育兒津貼或幼兒園就學津貼
- 不得指定一對一收托。但發展遲緩、身心障礙、罕見疾病或有其他特殊狀況之幼兒,不在此限
重點提醒:
★ 托育補助 vs 育兒津貼只能擇一申請:0–未滿2歲送「公托/準公共」托育,可申請托育補助;若送「私托或由一般保母」照顧,不能領托育補助,改領育兒津貼(0–6 歲)。
★ 胎次與弱勢族群加碼:第2名子女加1,000 / 第3名(含)以上加2,000;中低收入戶再加2,000/低收入戶與弱勢家庭再加4,000(可同時適用)
★ 家長實付=園所標示價 −(中央補助+地方加碼):若「標示價」低於補助總額,核實補助(不會超領)。常見另計項目:註冊費(會按月攤)、副食品/餐點費、延托與逾時費
托育補助申請方式:
家長可直接向托育服務中心、送托單位、保母隸屬的居家服務托育中心提出申請。如有相關問題,可以至各地方政府社會局(處)或衛生福利部「1957 福利諮詢專線」詢問。
- 需準備文件:
- 申請表
- 申請人及兒童身份證明文件
- 已簽訂之托育契約書
- 申請人其中一方之郵局或指定金融機構帳戶封面影本
- 若家有2名以上子女或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也須檢附證明
- 托育補助需在送托日起 15 天內送交申請,補助金額才可從送托日算起,若超過15天,補助金額則自申請日開始起算。補助費用除了依照公托、準公托、保母等托育機構不同,也會因縣市加碼補助有些許差異。
① 公共托育中心
- 中央托育補助(每月):第1胎 7,000/第2胎 8,000/第3胎(含)以上 9,000。
- 中低收入戶補助:第1胎9,000/第2胎10,000/第3胎11,000
- 低收入戶/弱勢家庭補助:第1胎11,000/第2胎12,000/第3胎13,000
- 每週送托時數需 ≥30 小時/週,且與育兒津貼擇一
② 準公共托育中心
- 中央托育補助(每月):第1胎 13,000/第2胎 14,000/第3胎(含)以上 15,000。
- 中低收入戶補助:第1胎15,000/第2胎16,000/第3胎17,000
- 低收入戶/弱勢家庭:第1胎17,000/第2胎18,000/第3胎19,000
- 每週送托時需 ≥30 小時/週,且與育兒津貼擇一
③ 私立托嬰中心
④ 居家保母
- 準公共保母:補助金額同「準公共托育中心」(第1胎13,000/第2胎14,000/第3胎15,000)
- 一般保母(未簽約):無托育補助,可領育兒津貼(第1胎5,000/第2胎6,000/第3胎7,000)
| 托育型態 | 一般戶(第1/2/3胎) | 中低收入戶(第1/2/3胎) | 低收入戶/弱勢(第1/2/3胎) |
|---|---|---|---|
| 公托(公設民營、社區公共家園) | 7,000/8,000/9,000 | 9,000/10,000/11,000 | 11,000/12,000/13,000 |
| 準公共托育中心(簽約私立) | 13,000/14,000/15,000 | 15,000/16,000/17,000 | 17,000/18,000/19,000 |
| 準公共保母 | 13,000/14,000/15,000 | 15,000/16,000/17,000 | 17,000/18,000/19,000 |
| 私托/一般保母(未加入準公共) | – | – | – |
各縣市托育補助加碼
除了中央托育補助金外,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高雄市、新竹市有額外的縣市加碼托育補助。
台北市托育補助
- 友善托育補助:0~未滿3歲幼兒送準公共化保母及托嬰中心,每月補助5,000元,第二胎以上再多補助2,000元;送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小家園),每月補助4,000元,第二胎以上再多補助2,000元;送公辦民營托嬰中心(大公托),每月補助2,500元,第二胎以上再多補助500元。
- 限設籍北市、送托北市;「衛福部準公共托育補助+臺北市友善托育補助不得超過實付金額為原則。
- 本項補助送托日數超過半個月未滿一個月者,以一個月計;半個月以下者,以半個月計
- 申請方式:台北市0-未滿3歲托育補助
▼台北市友善托育補助金額 (資料來源 – 台北市祝您好孕網站)
| 托育型態 | 第一胎 | 第二胎以上 |
| 公托 | 2,500 | 3,000 |
| 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 4,000 | 6,000 |
| 準公共托嬰中心/居家保母 | 5,000 | 7,000 |
新北市托育補助
- 公共托育合作聯盟補助:未滿2足歲幼兒送加入合作聯盟托育服務暨準公共化的保母加領2,000元/月,送托合作聯盟暨準公共化托嬰中心加領3,000元/月
- 申請方式:新北市托育公共及準公共化暨合作聯盟服務費用補助
桃園市托育補助
- 若符合友善托育補助,送托準公共私立托嬰中心每月再加碼補助2,000元、準公共化居家托育人員每月再加碼補助1,000元
- 2-3歲幼兒於轉銜幼兒園階段,若持續送托至準公共托育服務保母則延長補助1,000元/月,送托準公共化托嬰中心延長加領2,000元/月。
- 申請方式:桃園市兒童托育準公共化服務費用申辦說明
台中市托育補助
- 0~未滿3歲幼兒,父母綜合所得稅率未達20%,父或母其中一方設籍台中滿半年,且幼兒設籍台中,送托經政府通過調漲的準公共化托嬰中心,每名每個月補助1,400元
- 申請方式: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平價托育服務
高雄市托育補助
- 未滿3歲送托本市準公共托嬰中心,每名兒童加碼補助每月2,500元
- 未滿3歲送托本市準公共居家托育人員,日間托育每名兒童加碼補助每月1,600元/全日托育每名兒童加碼補助每月1,840元
- 父或母(或監護人、實際照顧者)一方及未滿3歲兒童均設籍高雄市
- 補助至兒童滿3歲前1日止
- 申請方式:高雄市加碼未滿3歲準公共托育補助
新竹市托育補助
- 送托公共托育機構(公共托育中心或公共托育家園)每月加碼補助500元
- 送托準公共合作單位(與市府簽約之私立托嬰中心或居家托育人員)每月加碼補助1,500元
- 申請人(父或母)一方及幼兒設籍新竹市,不限定設籍多久
- 申請方式:無須提出申請,由市府主動調查設籍狀況
三、托嬰中心費用查詢教學
托嬰中心的費用大部分都是優先考量的第一個重點,但是很多家長在家庭與工作蠟燭兩頭燒的狀況下,的確很難每一間都打電話去詢問,這邊介紹一個實用的小工具給各位家長,它是由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建制的托育媒合平台,協助家長尋找適合的合法托育人員或托育機構,這個平台提供雙向的溝通與媒合功能,讓家長可以方便地搜尋、比較並選擇托嬰中心或居家保母,同時也能夠查詢托育補助資訊。
1.進入托育媒合平台後,點選托嬰中心查詢

2.家長可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各個選項後再點查詢

3.找到想查詢的托嬰中心後,直接點選最左邊「托嬰中心名稱」的欄位(本篇以北市大安托嬰中心為例)

4.點選後會出現「托嬰中心機構資訊」的詳細頁面,包含收費情形以及退費說明


5.少部分的托嬰中心可能處於籌備、休息階段,或登錄的資訊尚未完全時,可能會看不到「收費情形」的欄位,這時就建議要用上方的「聯絡電話」與機構確認
托嬰中心的資訊雖然在托育媒合平台上記錄的很詳細,但是建議家長在平台比較後還是需要實際到托嬰中心參觀了解實際營運的狀況,面對面與老師溝通後再做最後決定,多一層保障也比較安心哦。
四、托嬰中心/保母違規查詢
近期層出不窮的虐童案,相信也是讓各位家長猶豫不決的原因之一,寧願多花時間做功課也不要讓自己辛苦懷胎十月的小孩待在危險的環境中,以下會介紹三種查詢托嬰中心及保母違規紀錄的方式,提供各位家長參考!
𝟭. 托育媒合平台
托育媒合平台除了在查詢媒合托嬰中心及保母時會在頁面最下方顯示「違反法令紀錄」外,也可從平台首頁點選「網站公告」出現下拉是選項後點「裁罰公告」會跳轉至「CRC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資訊網」即可查詢


𝟮. 地方政府社會局(或社會處)官網
各縣市社會局網站提供合法立案托嬰中心名單及準公共托育資格,部分縣市會設立「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公告專區」,公開違規托嬰中心及不適任托育人員名單,不過並非所有縣市都「主動公開違規紀錄」,多數情況下需致電或申請查詢。
𝟯. 違規幼兒園地圖
一般來說幼兒園或托嬰中心裁罰資料公告期限,會依裁罰金額多寡與處分內容而定,短則3個月、長則6年,該筆資料就會從教保網移除;舊有的裁罰資料只要公告期滿,也都將自動下架,而「違規幼兒園地圖」是一個非官方的網站,能夠在地圖上標示出有過往裁罰紀錄的幼兒園,讓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能有參考依據。該地圖會用紅色外框標示出有裁罰紀錄的幼兒園,點擊後可查看裁罰內容、罰金、收費金額等資訊,幫助家長避開有問題的幼兒園。

有了小孩之後對於未知的狀況會擔心煩惱都是正常的,寧願多花一點時間跟心思做功課,才不會遇到問題後懊悔不已,可以先排出自己心中優先考量的三大重點,比如費用、交通、環境…等,再多去了解篩選出來的托嬰中心或是保母的差異,再選擇最符合自己期望的,希望本篇文章提供的資訊可以幫助所有還在煩惱的爸媽順利找到適合的托育方式!
1. 托嬰中心登記時間?
完成出生登記至滿2歲前皆可登記。
2.兒童送托對象變更,需要重新提出申請嗎?
兒童送托對象有變更,如由居家保母變更為托嬰中心,或 A 托嬰中心變更至 B 托嬰中心,皆須重新提出申請,以利直轄市、縣(市)政府建檔及撥款。
3.兒童父母或監護人尚未取得我國國籍是否能提出托育補助申請?
不論父母或監護人之國籍為何,只要兒童為我國籍並完成出生登記或初設戶籍登記,其父母雙方或監護人就可提出申請。
4.如何判別托嬰中心是否合法?
一、依法托嬰中心須向當地主管機關申請設立許可,審核通過後始得核發設立許可證書。
二、設立許可證書應載明托嬰中心名稱、地址、負責人姓名、設立日期、面積及服務對象等,且不得 租借或轉讓他人,並應懸掛於機構內足資辨識之 明顯處所。
5.居家保母應具備甚麼資格?
成年並具備下列資格之一: 一、取得保母或托育人員技術士證。 二、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幼兒保育、家政、護理相關學程、科、系、所畢業。 三、修畢托育人員專業訓練課程,並領有結業證書